返回联盟首页 | 共产党员网

文化共享

细品秋色赋晚秋――洛阳八景中的秋景

来源:洛阳党建网 发布时间:2014年12月19日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细品秋色赋晚秋――洛阳八景中的秋景
 

  洛阳及各县的古八景,是伊洛地区古代风景名胜中的精华,在这八景中,秋景占有重要篇章。如洛阳的洛浦秋风、嵩县的伊水秋声、汝阳的汝水拖蓝、宜阳的棠林秋清、洛宁的凤翼秋风、孟津的柿林飞丹等。

  1、洛水秋深碧如黛

  洛浦秋风,是洛阳八景之一,指洛水沿岸的秋天美景。洛河有魏王堤、月陂堤、神女堤、窈娘堤等名胜,杨柳拂岸,清流东去,鸥鹭云翔,风景佳丽。特别是金风秋月之时,这里是洛阳人的游览胜地。又由于历史文化赋予此地景物以超时空的灵境,人们更为乐道。

  泱泱洛水,华夏之根。传说在伏羲之时,洛龟贡书,龙马出图,伏羲始造书契,开启了华夏文明。自黄帝以来,历代帝王莫不祭洛水以祈福。秦始皇曾东巡洛阳,亲莅洛浦,作《祠洛水歌》;武则天曾亲谱祭洛乐章,在洛浦举行大型乐舞演奏。

  洛浦秋风,留下了历代诗人行吟的脚步,上官仪、白居易、张耒(lěi)、欧阳修等人都曾题诗洛浦,赞誉秋风秋景。其中,以张耒的《洛水》诗最为著名:“洛水秋深碧如黛,乱石纵横泻鸣濑。清明见底不留尘,日射澄沙动玑贝。南山秋风已萧瑟,倒影上下迷空翠。何当载酒纵扁舟,一尺鲤鱼寒可。”

  张耒,这位苏东坡的高徒,多才的寿安(今宜阳)县尉,在诗中写了洛水之美,也写了洛河的特产,就是鲤鱼。古人说:“洛鲤伊鲂,贵于牛羊。”这两种鱼,秋天正肥,是难得的美味。洛浦秋风中,诗人泛舟洛河,细品洛鲤,把酒临风,写下了这如锦似绣的诗句。

  2、伊水秋声汝水蓝

  伊水和汝水,是洛阳南部山区重要的两条河流。秋到伊水,其声甚美,故伊水秋声被列入嵩县八景;秋到汝水,碧蓝如翠,故汝水拖蓝成为汝阳八景之一。

  伊水秋声,是指陆浑山上下数十里的伊水河谷地带,每当秋季之时,往往秋雨绵绵,河水溢涨,因此发出巨大的流水声,响彻河谷。山民们在长年的倾听、观察后认识到:声在上游,翌日必晴;声在下游,翌日必雨;声在中游,翌日必阴。这可能与空中云层的厚薄、秋天的主导风向有关。“伊水秋声”可为山民们预测天气,指导农耕。

  伊水的丰盈、暴涨或减流,与以稻禾耕作的山民生活息息相关。因而,伊水秋声对伊水两岸山民的心理影响是喜悦的、深沉的,又是神秘的。伊水是美丽的,它清澈无染,欢悦前进,它不是涓涓细流,而是铮铮奔淌,有时也浊浪狂作,惊心动魄。这象征着伊水人的性格,也是伊水两岸的人文精神。

  汝水拖蓝,是指汝阳县城东南的马蓝河入汝河处,这里鳞波云影,四季景色皆丽,尤在秋高气爽之时,琉璃碧色,翠山如染,是为汝阳人游胜之地。清代张曜《汝水拖蓝》诗云:“水色天光一字浮,支流逐浪又惊秋。风吹浪面分蓝峪,雨打石根献碧球。有客曾拈川上韵,几人重上水边楼。由来两岸石堪造,收作文章可胜舟。”

  3、棠林秋清凤翼风

  洛阳西部山区多名胜,最美的秋景是棠林秋清、凤翼秋风,分别列入宜阳和洛宁八景。

  棠林秋清中的“棠林”,指甘棠树林,在今宜阳甘棠村,这是一处感召世人的风景。《括地志》说,周代召伯巡行至此,设帐于甘棠树下,察访民情,听讼布政,惠恩黎民。召公去世后,当地民众思念他的政绩,怀念着那棵甘棠树,不舍得砍伐,并且歌咏它,作了名为《甘棠》的诗篇。

  如今的甘棠村是古代两京驿道上的一个驿站,站旁生长着茂盛的甘棠树。春天花如白雪,秋天果实累累,风景秀丽迷人。历史上名人雅士多会于此,来往游者,络绎不绝。唐代诗人刘禹锡、杜牧,明代兵部尚书王邦瑞,清代河南府尹张汉等都曾到这里饱览山水,凭吊先贤,留下许多不朽诗篇。

  凤翼秋风中的“凤翼”,指的是洛宁县城西的凤凰山。凤凰山得名于《诗经・卷阿》中的“凤凰鸣矣,于彼高岗”。周成王定都洛邑后,率文武群臣到洛河上游宴歌游乐,见凤凰飞舞,即兴作歌曰:“凤凰翔兮于柴庭,予何德兮以威灵!”周成王的叔父召康公也赋诗一首,即这首《卷阿》。

  凤凰山林茂草丰,每当秋月,山林红叶如染,野菊黄花满山,金风送爽,开怀宜人。登临其上,俯瞰县城,瓦屋鳞次栉比,眺望洛水,银练蜿蜒如带。洛宁,这座凤凰山下的古城,改朝换代的战车无数次把它夷为平地,但它如不死的凤凰在烈火中永生,每一次新生,其羽更丰,其音更清,其神更髓。这座古城,历经岁月沧桑,民众与时俱进,先贤被后代瞻仰。去者悠然,来者奔腾,此景此情,催人奋进。

  4、柿林飞丹黄河岸

  柿林飞丹,是孟津西北黄河岸边的秋天景观,是孟津八景之一。

  柿树,洛阳原生树种,几万年前的洛阳北窑人已开始采集野柿食用。栽培柿最早在夏朝的洛阳地区出现,周代时是帝王祭祀用的水果之一。魏晋时,柿树在洛阳皇家园林中作为观赏树种而栽培,《晋宫阁名》有“华林园柿六十七株”的记载。

  唐代时,洛阳柿树遍全城,睦仁坊多柿树,嘉庆坊多李树,结实甚美,当时谚语说:“睦仁之柿,嘉庆之李。”白居易有诗曰:“条桑初绿即为别,柿叶半红犹未归。”洛阳的春桑、秋柿,成为游子们对故乡最深刻的记忆。客居洛阳的韩愈,也赋诗“霜天熟柿栗,收拾不可迟。”“柿红葡萄紫,肴果相扶檠。”柿子作为秋天的珍果,就这样被写进一代文豪的诗篇,定格在大唐的岁月里。

  明清时期,柿树是洛阳地区的主要经济林,也是观赏林。特别是孟津西北的黄河岸边,田畴崖畔,柿林成行。每到秋高飞霜之时,柿林如火,丹叶纷彩。清风湛天之季,金阳丽辉之时尤为精彩。这里的美景,吸引着众多文人骚客,留下了大量名篇佳作。如清代孟津名士王宏猷(yóu)《柿林飞丹》云:“点染惟应配橘奴,离离垂实几千株。可人偏是经霜叶,绘出枫林二月图。”(郑贞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