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联盟首页 | 共产党员网

时代楷模

洛阳市特级名师卢伟琴:让孩子们一入学就爱上了数学

来源:洛阳日报 发布时间:2018年09月10日


  在涧西区景华实验小学,有这样一位女教师,通过讲故事、唱歌谣、猜谜语等方法,使数学课妙趣横生,充满诗意。孩子们因她爱上了数学,家长们夸她“教得好”。她,就是我市特级名师卢伟琴。

  趣味课堂

  “同学们,昨天我们穿越了历史,了解了长度单位‘厘米’的产生,你能用小手比画出1厘米的长度吗?”

  “老师,我的食指宽1厘米!”

  “老师,田字格作业本的格子宽1厘米!”

  …………

  5日上午第二节课,景华实验小学二年级五班,卢伟琴正在听孩子们对厘米的认识。

  一节课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,下课时,卢伟琴却给他们留了一道较难的思考题:如何用一把断尺测量物体的长度,孩子们带着问题走出了教室。

  卢伟琴认为,数学充满了想象、智慧、创造,数学课堂应智慧迸发,让孩子们感受到抽象的符号背后蕴含着的丰富多彩的世界。

  为探索这个微妙的世界,登上三尺讲台23年来,卢伟琴不断向身边同事学,从培训中汲取营养,在反思中不断改进,厚积薄发,积淀了深厚的数学素养和丰富的课堂教学技巧,形成了“趣、实、新”的教学风格;为上好每一节课,她不断磨课,根据学生的特点,深挖教材,创编顺口溜、谜语等,让课堂流淌着数学之美。

  讲到“大于号”“小于号”,她教孩子们“开口对着大数笑,屁股撅给小数瞧”;讲到“凑十法”,她又唱到:“1和9手拉手,2和8是一家,3和7好兄弟,4和6好朋友……”

  这样的课堂,让孩子们一入学就爱上了数学。

  从教以来,讲台就是她的舞台。卢伟琴执教的优质课多次获得省、市级奖项。她撰写的论文《关注教学细节》《一道思考题的收获》在国家级刊物发表。她扎根课堂,用勤奋和执著成了教育教学专家。

  “对孩子,就是接纳、尊重和爱。多给孩子传递正能量,启迪他们的智慧。”卢伟琴举例,课堂上,老师们喜欢说:“你们听明白了吗?”她却改为:“我说明白了吗?”简单几个字的改变,拉近了和孩子们的情感距离。

  “共情”教育

  一次上课前,卢伟琴看到小轩趴在桌子上哭得很伤心。问他原因,小轩边哭边说,也说不清楚。

  卢伟琴从偶尔听清的语句中了解到,下课时,一个高年级学生看见小轩腿上的伤口,就吓唬他将来要截肢。

  了解情况后,卢伟琴俯下身子,递给他一张纸巾,轻声道:“小轩,老师知道事情经过了,我像你这么大,遇到这样的事,也会哭,也会害怕的,但是以我的经验判断,你只要按照医生的嘱咐,按时抹药,慢慢就会好的,根本不会截肢。”

  小轩听后,情绪顿时稳定下来。

  卢伟琴说,“共情”就是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,将心比心,和他们进行情感连接,理解、接纳他们。

  为和孩子们走得更近,卢伟琴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,报名参加了心理咨询师培训,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证书。有效奖励的秘密、问题儿童背后的真正原因、拖延背后的真相……心理学为她的数学教学“锦上添花”,她的课堂常常闪现出人性的光芒。

  名师效应

  一路走来,卢伟琴的职业幸福感满满。但她深知,个人的成长不算啥,带动其他教师共同成长方为名师之道。

  为发挥名师示范、引领、带动、辐射作用,2013年,卢伟琴名师工作室成立,与青年教师互相上课、观课、议课、反思。作为成长的共同体,工作室的青年教师不断探求、感悟、反思,都收获了宝贵的教育体验,一个个成长为骨干教师。

  为把教育成果带到偏远农村学校,卢伟琴坚持每年带领工作室成员送教下乡,为孩子们展示不一样的数学课堂。

  2016年12月,卢伟琴到汝阳县一所农村小学支教。备课、试教、修改,直至深夜,可就在次日出发前,未满一岁的儿子突然高烧。

  不去,乡村的孩子们都等着她;去,自己的孩子额头滚烫……两难选择,卢伟琴选择了出发。她默默地把母乳挤进保鲜袋,凌晨6时,就坐上了开往汝阳的汽车。

  爱,是最好的教育。卢伟琴说,虽然她已经在教育这块沃土上耕耘多年,并取得了一定成绩,但她只要在三尺讲台一天,就要继续用心去教好数学,用爱去浇灌可爱的“花朵”。(记者 常书香 文/图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