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联盟首页 | 共产党员网

时代楷模

“洛阳最美教师”讲述他们感人至深的育人故事

来源:洛阳晚报 发布时间:2018年09月11日

付晓霄

  10日,2018“洛阳最美教师”颁奖典礼举行,10位“洛阳最美教师”现场受表彰。在他们当中,既有在教学科研路上潜心探索、孜孜以求,以特色方式育人的教学能手,又有助人为乐、捐资筹款,帮助困难学生实现求学梦的乡村教师…….

  以爱育爱,立德树人。表彰仪式结束后,3位来自一线的“洛阳最美教师”给《洛阳晚报》记者讲述了他们感人至深的教书育人故事。

  特岗教师付晓霄扎根教学点,点燃农村孩子的梦想

  从西工区解放路到孟津县常袋镇姚凹村这条20多公里长的路,付晓霄已经走了近10年。每天清晨5点多,她会坐最早的一班车到常袋镇上,再搭老乡的拖拉机去孟津县常袋镇初级中学姚凹教学点。

  在这个小小的教学点里,有幼儿园、小学和初中,一共有100多名学生。作为农村教学点的全科教师,付晓霄和这里的孩子一样,虽犹如不起眼的小花,但一直坚强、努力地绽放着。

  2009年,付晓霄作为河南省第一批特岗教师来到常袋镇任教。学校位于常袋镇最西边,离公路很远,只有一栋教学楼,老师们挤在一间屋里办公,操场是个大土堆,餐厅也是临时搭建的。

  当时,学校分给付晓霄一间平房当宿舍,除了一张用砖头和木板支起来的“床”,其他的什么都没有……到学校的第一天,从未在农村生活过的付晓霄掉泪了。

  除了艰苦的环境,调皮的孩子们也让付晓霄难以应对。上课的第一天,学生们就给了她一个下马威,教室门上的粉笔灰、水盆,粉笔盒里的虫子……教室里处处有“惊喜”。

  付晓霄也动过离开的念头,每年都有一些被分到这里的新教师嫌学校条件差不愿留下。为什么付晓霄最终选择了坚守?她讲了一个故事。

  有一年10月,天已变凉,别的孩子都穿上了外套,班里最爱打架的“小捣蛋”却还穿着一件破汗衫。有一天,付晓霄将自己买的两件长袖塞给“小捣蛋”,对方把衣服攥在手里,像个小木头人一样杵在门外。

  一个多小时后,付晓霄关上门要去上晚自习,“小捣蛋”这才低头轻声叫了声“老师”,弯下腰鞠了一躬,跑了。回到教室,“小捣蛋”对全班同学说“以后谁也不准欺负付老师,谁再捣乱我就收拾谁”,后来他还帮忙管起了班级……

  就这样,付晓霄走进了一个个孩子的心里。亲其师,方能信其道,在这些年的教学工作中,姚凹教学点的教学成绩一路飞升,每年有近1/4的考生考上孟津县的重点高中。以前,不少家长会把孩子送到离村子远点儿的中学,这些年,不少家长费尽心思将孩子转了回来。付晓宵的宿舍门口地上,经常出现不知谁送来的蔬菜、小米和土鸡蛋。

陈岁红

  特教教师陈岁红勇敢追梦,为孩子的无声世界涂满色彩

  在昨日的颁奖典礼上,3名来自汝阳县特殊教育学校的聋哑学生为陈岁红送上了美好祝福。

  汝阳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们敏感而特殊,除了那些有重度听力、语言障碍的学生,还有不少智力障碍和孤独症儿童。“我到学校任教时才22岁,那时候年轻,不知道如何面对这些特殊的学生。”陈岁红说,当初入校没多久,她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:聋哑学生年龄不同、个性千差万别,加上刚刚远离父母,生活不能自理,不仅吃饭需要老师喂,尿床、拉裤子也是常有的事儿。

  为方便照顾学生,陈岁红把被褥搬进了学生寝室,帮孩子们洗脸、穿衣、系鞋带、晾晒被褥,照顾他们吃饭、睡觉、擦鼻涕、剪指甲、大小便……

  由于精力有限,陈岁红忽略了自己的孩子。她的女儿小雅6岁时在学校发高烧,学校老师打电话通知陈岁红,可她当时正在上课,无法离开。陈岁红下班后找到小雅时,独自回家、途中迷路的小雅已晕倒在一条小巷中,额头上鲜血直流……如今,一道伤疤还留在小雅的额头上,这成了陈岁红的遗憾。

  这些年,学校附近15个乡镇250个村子,都留下了陈岁红的足迹。1998年夏,汝阳县突降暴雨,导致山洪暴发,陈岁红在家访后返家途中,被洪水卷走了半里地,后来被人救起送进医院。7天后,她硬是带着石膏、绷带回到学校。

  如何让这些特殊的孩子自食其力,一直是陈岁红想解决的难题。为此,她多方奔走,了解残疾学生的就业方向。在她的建议下,学校针对高年级学生开设了职业教育课程,办起了剪裁班、编织班、美发班、手工美甲兴趣小组等。如今,陈岁红教过的毕业生娜娜在韩国工作,还有教过的学生开起了爱心发屋。

金艳青

  高中教师金艳青春风化雨,滋润孩子心田

  与学生做朋友,这句话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却很难。在班级管理中从不简单粗暴地对待学生,满怀着爱管理学生,真正走到学生心里……从教20年来,河科大附中教师金艳青用尊重和信任,架起了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。

  在金艳青所教的班里,有个“韩流”小说迷——妈妈每没收她一本小说,就会从她的目光中收获一分敌意。没收、批评,再买、再没收、再批评……无休止的恶性循环,使她和妈妈的关系剑拔弩张。

  一天,女孩的妈妈来学校给她送饭,等了许久她才出来,而且她手里依然拿着一本小说。妈妈忍不住发了火,转身走了,女孩也跑出了食堂。金艳青知道后顾不上吃饭就来到校园长廊,望着满脸泪痕的孩子,她心疼地抱住了她。原来,女孩的妈妈平时工作辛苦,爸爸脾气不好,这让女孩有些压抑。女孩偶尔从一本韩国小说中看到描写家庭温馨场面的文字后被吸引,从此迷上了“韩流”小说。

  为鼓励女孩,金艳青开始引导她写作,把她的文章当作范文在班上读。后来,女孩办了作文周刊,还在洛阳市举办的作文比赛中获了奖,成绩也提高了不少。

  “多一把衡量的尺子,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。”金艳青说,对待那些问题学生,最好的方式不是轻视和惩罚,而是尊重和宽容。(记者 焦琳 通讯员 余汉珍/文 记者 王振华/图)